每月專欄

2019-10-02
收息族做好這5件事 , 跌再深都不怕
中美貿易戰開打已經1年多,消息與市場情緒好壞快速轉換,行情激烈起伏變化,讓鍾哥想要長期投資卻又常被市場單日大跌或連續幾天的下跌嚇出一身汗,心情一再洗三溫暖。尤其,看到這陣子的訊息,包括貿易戰已經引發成為一波貨幣戰、美國經濟成長疑慮導致美股大修正的時機已越來越近、債市泡沫化,以及股神巴菲特拉高現金部位等,鐘哥一直在想自己要怎麼做,才能克服市場震盪的干擾,安心地長期投資。
 
具備2個認知 
市場大跌也處變不驚
 
鐘哥的情況,財經作家蕭世斌、摩根投信市場策略師林雅慧一點都不意外,因為這段時間經常被投資人問類似的問題,即使是強調長期投資並希望每月有固定現金流的領息一族,也一樣無法克服市場波動干擾。
 
不只是蕭世斌、林雅慧,柏瑞特別股息收益基金經理馬治雲、台新北美收益基金經理人李文孝以及元大台灣高股息ETF連結基金研究團隊均表示,金融風暴會不會再次來襲是未知,但可預期未來3~5年內金融市場的波動將越來越大。
 
不過就如颱風季節只要做好防颱準備,就不需要一直擔心颱風會不會來,投資人只要做好個人財務規劃與資產配置,就毋須煩惱大修正或金融風暴會不會來。
 
甚至投資人還可像已準備好的蕭世斌一樣,開心地等待金融風暴再一次來襲,蕭世斌說這可能是繼2008年金融海嘯後,財富再一次倍增的大好機會。現在就來看專家們口中的防颱準備與作法:2個強化心理素質的認知,以及3個作法以防範市場波動。
 
認知1 逆勢而為 
經歷過科技泡沫、金融海嘯的林雅慧表示,這兩次大跌給她的深刻體悟是,雖然大部分時候需順勢而為,例如2000年科技泡沫前台灣與全球都是科技盛宴,2004年後聚焦金磚四國、原物料大波段行情;然而遇到市場尖頭反轉或底部時,卻必須有勇氣反市場操作,所以投資人做好心態調適與準備,一旦認知所處位置是大修正,例如跌幅2成,就要拿出勇氣逆勢而為。
 
認知2 不會很快回到平均成本以上
能在市場大跌後從底部逆勢進場或加碼,還必須有平均至少3年長期抗戰的認知,因為「投資成本不會很快回到平均成本以上」,這是從金融海嘯全球主要市場大跌5成後所得到的啟示,以淺碟市場台灣為例,從谷底尖形反彈回到起跌點約需2.5年,又例如成熟市場日本,U型谷底整理約3年,回到起跌點約7年。
 
3個作法防範市場波動
掌握財富倍增機會
 
若鐘哥能具備這2個正確認知,即使市場大修正也能輕鬆面對,並進行3項防颱作法。
 
作法1  至少保留3年生活費
可把接下來3年生活所需費用放在台幣定存。在蕭世斌眼中,定存就像是水缸,需定期檢視,並且若有能力就把水缸補滿,即手中哪一類資產漲,就賣出特定比例補足生活費用,而若股債雙漲,就優先賣股;若雙跌,就先不賣,持續用水缸的水。
 
在2001年美國911事件引發台股重挫時吃過虧的蕭世斌提醒,遇到市場重挫時想低接,絕對不可以拿水缸的水來買,因為把生活費都押進去的結果,若市場繼續跌,心裡會害怕、慌張,此時投資人會面臨人性最大考驗,通常挺過去的機率很低。
 
作法2  以最壞情況安排資產配置
馬治雲認為2011年至今的多頭市場讓許多人資產大成長,賺錢賺到風險意識變低,因此建議在安排資產配置前,不論有無經歷過金融海嘯,都以當時的情況來對自己進行壓力測試,例如當股市下跌20%甚至50%時,自己是否可以承受資產組合的跌幅?
 
元大台灣高股息ETF連結基金研究團隊則提醒2個資產配置關鍵,首先是安排資產配置時,要知道該組合最大風險為何,且能長期、穩定賺錢;其次,在一樣可以賺錢的資產配置或工具前題下,工具與方法越透明、簡單越好。
 
至於最好的資產配置是指表現相對市場好,例如當市場跌20%,資產組合跌得較少,甚至不跌反漲,蕭世斌與馬治雲認為能有這樣表現的資產配置,通常債券至少占7成,股票最多3成,債券的成分以投資級債為主,包括全球債券型基金或ETF、美國政府公債基金或ETF。
 
作法3  定期定額並逢低加碼
元大台灣高股息ETF連結基金研究團隊提醒,喜歡搶便宜的投資人最常犯的錯誤是資金太快買完,畢竟股市修正後回復常需要一段時間,建議投資人最好把資金分成36期,每月定期定額投入,或把資金分成12期,每季定期定額投入。
 
台新北美收益基金經理人李文孝也認為,當市場長期趨勢往上時,中間過程也是漲跌不斷,定期定額是分散風險最簡單、有效的做法,這點尤其適用在股市上。至於波動程度較低的投資級債券,李文孝認為遇到難得的明顯修正,最好單筆加碼才能有較高的超額報酬。
 
不論資金分成幾期,都是基於不要一次把資金投入,利用定期定額來做好資金控管的原則,元大台灣高股息ETF連結基金研究團隊強調,只要做好資金控管,做錯了都不會因賠錢而想要退出市場,或不得不退出市場,畢竟在市場上活著最重要,唯有活著才能抓住財富倍增的機會。
 
資金的主要來源包括每月的固定收入結餘、賣出資產配置中上漲標的的一部分比例,或是賣出前景相對不佳的標的。例如蕭世斌只買投資級債券,當股市大幅修正,公債、投資級公司債有不錯表現,就分批賣出獲利的債券,於股市跌深時能有資金分批轉進,抓住資產成長機會。
 
而若投資人手中沒有上漲標的,則可汰弱留強,參考林雅慧的觀察:一個跌幅已逾15%的標的,若長線前景相對不佳,基於要回到原點、甚至要有不錯的年複合報酬率就具有高難度,不妨把資金轉到更具前景的標的,因為在哪裡跌倒,不一定要在哪裡爬起來。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錢》2019年10月號第145期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